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业务网间交易报文验证代码(MAC)的算法(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2:49:35  浏览:990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业务网间交易报文验证代码(MAC)的算法(试行)

建设银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业务网间交易报文验证代码(MAC)的算法(试行)
建设银行



本算法等同采用ISO9807和ISO8731-1。
一、主题内容
报文验证代码字段是在报文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对报文始发源和内容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的字段。由所有位元表的最后位元,即比特位第64位或128位表示。建设银行业务网间交易中报文验证代码(MAC),遵照ISO9807《银行业务及其相关金融服务——报文验证要求》
的要求,采用ISO8731-1《银行业务——已核准的报文验证算法第一部分DEA》产生。
二、应用指南
根据ISO8731-1中4.2认证元的要求和建设银行网间交易格式的定义,建设银行业务网间交易格式中参加MAC验证的数据应包括ISO9807附录D“认证元选择指南”所确定的内容。
三、ISO9807《银行业务及其相关金融服务——报文验证要求》
0.简介
报文验证码(MAC)可用于认证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传递的报文的出处和内容。发送者产生MAC并将其与相关报文一同传输。
该国际标准使那些希望在零售银行业环境中实现报文认证的机构能够以安全的方式进行,并且对不同的实现方法之间提供便利的相互协作。
报文验证码是一个数据域,可用于验证报文的真实性。它或者由整条报文产生,或者由报文中那些需要保护以防偶然或故意篡改的特定数据元产生。
本国际标准属于描述零售银行业务环境中安全要求的系列标准。与之相关的另一系列标准描述了批发银行业务环境中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的要求与ISO8730相兼容,并均与ISO8731有着紧密的联系,ISO8731描述了已批准的用于报文认证的算法。
1.适用范围
该标准描述了用于保护零售银行业务报文完整性和用于证实报文来源的一系列规程,并且描述了已批准的用于零售银行业务报文认证算法。
尽管通信双方有必要采用同一数据表示方法,标准中并未定义数据表示规则,而且认证过程也与传输过程相互独立。
附录A给出了已批准的报文验证码(MAC)算法清单,附录B则描述了算法加入标准的核准过程,附录C提供关于防止穷举法确定密钥的方法。
附录D在如何挑选认证元上给予指导,附录E提供有关防止由发方或收方引起的内部欺骗(例如收方伪造报文验证码)的一般信息,附录F描述了产生伪随机密钥的方法,附录G提供一些参考书目。
本国际标准不提供:
a)为防止报文非授权泄露而进行的加密;以及
b)有意或无意的报文丢失或重复的防范。
该标准适用于负责实现零售银行业务环境中报文认证的机构。
2.规范参考
以下标准包含的条款通过本国际标准的引用,构成本国际标准的条款。在其发布之时,所注明的版本有效。所有标准都可能再修订,所以鼓励基于本国际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调查应用以下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IEC和ISO的成员保持对当前有效的国际标准的注册。
ISO8730:1990,银行业务——报文认证要求(批发)。
ISO8731——1:1987,银行业务——已核准的报文认证算法——第一部分:DEA。
ISO8731——2:1997,银行业务——已核准的报文认证算法——第二部分:报文认证器算法。
3.术语
本国际标准采用以下术语及定义:
3.1 算法(algorithm):一个用于计算的特定数学过程。
3.2 认证(authentication):为了确保数据完整性并提供数据来源认证而在收发双方间使用的一个过程。
3.3 认证算法(authentication algorithm):使用认证密钥、一个或多个认证元完成认证的算法。
3.4 认证元(authentication element):将由认证保护的一个报文元。
3.5 认证密钥(authentication key):用于认证的加密密钥。
3.6 加密密钥(cryptographic key):完成证实、认证、加密或解密并被某一算法使用的一个参数。
3.7 密钥有效期(cryptoperiod):某一特定密钥被授权可用的一段时间,或给定系统密钥保持有效的一段时间。
3.8 加密(encipherment):将可读的明文转换为不可读的密文的过程,以确保安全性或私有性。
3.9 报文认证码(MAC)(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在收发方之间传递的报文中,用于证实报文源和部分或全部报文内容。该码为一个协定计算结果。
3.10 报文元(message element):为特定目的而指定的一串连续字符。
3.11 接收者(receiver):接收报文的一方。
3.12 发送者(sender):负责且有权发送报文的一方。
4.报文认证过程
4.1 认证密钥
认证密钥是供认证算法使用、保密的加密密钥,发方和收方应事先互相交换并确定。密钥必须是随机或伪随机产生的(见附录F)。用于报文认证的密钥不能用于其他目的,而且应加以保护,以防泄漏给非授权方。
4.2 认证元
收发双方协定应包括在MAC的运算中的报文元,以防欺骗性更改。
注:
1.建议所有报文元加入MAC计算;
2.MAC计算中可包括不发送元素。
MAC的计算中应忽略用于传输目的的头、尾报文信息。
4.3 MAC长度
MAC的长度应为32比特。
4.4 MAC生成
认证算法使用认证密钥和认证元,应依照收发双方协定的某一已批准认证算法的要求生成MAC。
注:
3.已批准认证算法清单见附录A。
4.生成MAC后,若改变认证元或其表示的序列顺序,将导致认证失败。
4.5 MAC的放置
MAC应放于:
a)报文中为MAC指定的域;或者
b)如果没有MAC指定域,附加在报文的数据部分的尾部。
若为了传输目的,分配的域大于32比特,则MAC应在该域内以左对齐放置。
5.MAC的验证
为了验证含有MAC报文的完整性,接收者采用4.4中指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一个MAC(参考MAC),计算时应以与发方相同的顺序使用相同数据、相同认证密钥和相同的认证算法。收到的MAC域不应包括在参考MAC的计算中。
将参考MAC与收到的MAC进行比较,若完全相同,则认证元的完整性以及报文来源的正确性得到证实。
6.认证算法的核准过程
在一个认证算法被批准加入附录A以前,该算法应满足以下两个基本要求:
a)该算法应提供附录A中已有算法所没有的功能。例如,适用于一个不同的操作环境,或可显著减少实现或操作费用,或可提供更高级别的保护。
b)对所宣称功能有足够的把握。
附录略。



1995年8月1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北省国有土地租赁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国有土地租赁办法

(2002年2月2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2年3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2〕第4号公布 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国有土地租赁的管理,维护土地市场秩序和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国有土地的租赁及其有关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省、设区市和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租赁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依照本办法的规定以租赁的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租赁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可以依法转让、抵押或者出租。

第五条进行国有土地租赁以及转让、抵押、出租以租赁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关当事人应当依法签订合同。

第二章租赁的一般规定

第六条除依法以划拨的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以租赁的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第七条设区市和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以及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拟定国有土地的出租方案。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国有土地的出租方案,报经设区市或者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国有土地的出租方案,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八条国有土地租赁的最高期限:

(一)居住用地为七十年;

(二)商业、旅游和娱乐用地为四十年;

(三)工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综合用地以及其他用地为五十年。

第九条进行国有土地租赁,可以采用招标、拍卖、挂牌出租或者协议的方式。

有二个以上的单位和个人有租赁土地意向的,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出租的方式租赁土地,并依法发布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出租的公告。

采用协议的方式租赁国有土地的,应当在评估地价的基础上,由设区市和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审核确定土地租金,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国有土地租赁合同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出租方与承租方的名称;

(二)土地的位置、面积和用途;

(三)土地使用条件;

(四)租赁期限;

(五)租金金额及其调整办法;

(六)租金的交付日期和交付方式;

(七)合同终止条件;

(八)违约责任;

(九)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土地使用者应当自租赁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持国有土地租赁合同,向设区市或者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租赁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依法领取土地使用权证书,取得租赁土地使用权。

第十二条土地使用者必须按照国有土地租赁合同的约定支付土地租金。未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租金的,设区市和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解除合同。

设区市和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有土地租赁合同的约定提供土地。未按照合同的约定提供土地的,土地使用者有权解除合同。

第十三条土地使用者应当按照国有土地租赁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需要改变土地用途的,必须依法办理审批手续,重新签订租赁合同,相应调整土地租金,并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第三章租赁土地使用权转让

第十四条转让租赁土地使用权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已经按照国有土地租赁合同支付土地租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已经按照国有土地租赁合同进行投资开发,并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第十五条租赁土地使用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转让: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

(二)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租赁土地使用权的;

(三)依法收回租赁土地使用权的;

(四)属于共有租赁土地使用权,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五)土地权属有争议的;

(六)租赁土地上的房屋已经建成,但未依法登记领取房屋所有权证书的;

(七)法律、法规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租赁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转让方和受让方的名称;

(二)土地的位置、面积和用途;

(三)转让金额及其交付日期和交付方式;

(四)违约责任;

(五)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七条土地使用者通过转让方式取得租赁土地使用权后对土地的使用期限,为国有土地租赁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减去原土地使用者已经使用的期限后的剩余期限。

第十八条转让方和受让方应当自转让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持土地使用权证书、国有土地租赁合同和租赁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向设区市或者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第十九条租赁土地使用权转让后,国有土地租赁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随之转移。

第四章租赁土地使用权抵押

第二十条租赁土地使用权抵押是指抵押人以其依法取得的租赁土地使用权,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向抵押权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有权依法以抵押的租赁土地使用权拍卖或者变卖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第二十一条租赁土地使用权不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不得抵押。

第二十二条租赁土地使用权抵押合同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担保的主债权的种类和数额;

(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三)土地的位置、面积和权属;

(四)租赁土地使用权的价值;

(五)抵押担保的范围;

(六)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租赁土地使用权抵押合同与国有土地租赁合同的有关内容应当一致。

第二十四条租赁土地使用权抵押担保的主债权的金额,不得高于土地评估租金高出国有土地租赁合同约定的土地租金的数额按租赁土地使用权的剩余期限折算的现值。

第二十五条租赁土地使用权抵押合同签订后,当事人应当持土地使用权证书、国有土地租赁合同和租赁土地使用权抵押合同,向设区市或者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经审核同意后,由设区市或者县(市)人民政府向抵押权人颁发土地他项权利证书。

租赁土地使用权抵押合同自抵押登记之日起生效。未经登记的,抵押合同无效。

第二十六条因处分抵押财产取得租赁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向设区市或者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并履行原国有土地租赁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五章租赁土地使用权出租

第二十七条租赁土地使用权出租合同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出租方和承租方的名称;

(二)土地的位置、面积和用途;

(三)租赁期限;

(四)租金金额及其交付日期和交付方式;

(五)合同终止条件;

(六)违约责任;

(七)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八条租赁土地使用权出租合同与国有土地租赁合同的有关内容应当一致。

第二十九条出租方与承租方应当自出租合同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持土地使用权证书、国有土地租赁合同和租赁土地使用权出租合同,向设区市或者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出租登记,经审核同意后,由设区市或者县(市)人民政府向土地使用权承租人颁发土地他项权利证书。

第三十条租赁土地使用权出租后,出租人应当履行原国有土地租赁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六章租赁土地使用权收回

第三十一条土地使用者依法以租赁的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租赁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内一般不得收回。因进行国家和本省重点项目建设等特殊需要确需提前收回的,必须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并按照土地评估租金高出国有土地租赁合同约定的土地租金的数额按租赁土地使用权的剩余期限折算的现值给予补偿。

第三十二条国有土地租赁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后,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该宗土地的,应当于届满之日一年前申请续期,除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的外,应当予以批准。批准续期的,应当重新签订国有土地租赁合同,并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未批准续期的,土地使用权由设区市和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无偿收回,并对土地使用者按照地上附着物的价值给予补偿。

国有土地租赁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后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的,土地使用权由设区市或者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无偿收回,地上附着物由土地使用者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逾期未拆除的,由设区市或者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无偿收回。

第三十三条收回土地使用权时,设区市和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土地租金应当全额上缴财政,纳入预算管理,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和土地储备。

土地租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由省财政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关于土地出让业务费的规定,在土地租金中提取业务费。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于2013年7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2次会议通过,自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第一条规定:“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一)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二)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三)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四)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的;(五)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六)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对于2013年10月1日前已经进入执行程序尚未执行完毕的案件,本院以本公告的形式统一向被执行人作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风险提示。请尚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积极履行所负义务,逾期仍未履行的,自2013年10月1日起,各地法院对符合《规定》第一条所列情形之一的被执行人,将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予以信用惩戒。


特此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


2013年8月21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